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锚定AI时代外语教育新坐标: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新学期教研活动启新程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春启万象新,教研正当时。3月5日,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以"数智赋能·育见未来"为主题,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首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聚“AI工具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转型”等前沿主题,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共绘新时代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蓝图。

英语文学与文化教研室

本次教研室活动以“AI驱动的文学文本分析与跨文化教学场景重构”为主题,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与教学实际,探索技术赋能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各课程组立足现有资源,聚焦教学法革新:美国文学导论课程通过数字化文本分析工具,引导学生解构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叙事;英语戏剧课程借助虚拟场景模拟,将莎士比亚剧场的历史语境融入师范生课堂表演训练;跨文化交际课程利用生成式对话案例,培养学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批判性协商能力;英语诗歌课程以人机创作对比启发学生思考文学的人文内核;英语电影课程通过低成本视听分析工具辅助师范生解读文化符号的教学设计。下一步教研室将在英语文学文化教学中融入“在地化”视角(如对比中西田园诗中的自然观、重读殖民文学中的本土话语),助力师范生在数字化时代构建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教学能力。

英语翻译教研室

翻译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教学”展开深入研讨。会议聚焦大语言模型,尤其是DeepSeek给翻译教学带来的挑战以及翻译教师的应对策略。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们探讨了Deepseek给翻译以及翻译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肯定了翻译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同时也表示应在翻译教学中秉持能力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核心素养,如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策略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DeepSeek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需谨慎推进,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工具,避免过度依赖。教师们还探讨了DeepSeek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例如利用其生成教案框架、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以及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翻译教研室教师表示,将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与传统翻译教学的融合路径,推动翻译教育的创新发展。

此次教研室活动为翻译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也为翻译教学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英语教学法教研室

英语教学法教研室活动以“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创新与挑战”为主题,与会教师围绕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数据驱动下的教学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王书一教授谈到:“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AI技术为英语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助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AI驱动的语言学习平台,如ChatGPT或Grammarly,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利用AI分析工具,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识别学习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此外,AI技术还能辅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真实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总之,教师应积极拥抱AI技术,不断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次期初教研活动不仅是理念的碰撞,更是行动的号角。英语系全体教师正以“数智融合、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将教研活动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在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谱写外语人才培养的时代新篇。

初审:李龙胜 复审:张飞 终审: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