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固本励能】俄语角——俄罗斯航天活动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到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俄罗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航天文化与历史,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带领23级俄语系全体学生,于4月16日在外语楼105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俄语角活动,聚焦俄罗斯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活动伊始,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系列与航天相关的俄语单词,如“космонавт”(宇航员)、“ракета”(火箭)、“скафандр”(航天服)、“Луна”(月球)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基础术语,为后续的深入探讨奠定简单的语言基础。 

随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俄罗斯航天的辉煌历史。1961年,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完成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壮举不仅改写了人类历史,也使4月12日成为俄罗斯的“宇航日”(День космонавтики)。通过珍贵的音频影像资料,同学们仿佛亲历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加加林在太空中那句振奋人心的“Поехали!”(出发!)更是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航天探索的豪情。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设置了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展现出对航天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扎实掌握。此外,老师还特别提到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强调航天事业的国际传承与发展,使同学们对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设计了趣味十足的“无声表演”游戏。每位同学抽取一张写有航天和太空相关句子的题签,并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演绎,台下的同学则需猜测对应的句子。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模仿和富有创意的表现,让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大家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航天术语的理解。 

 

最后,活动以充满童趣的折纸火箭手工制作收尾。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播放了一段俄语配音的折纸教学视频,同学们跟随步骤,认真折叠、翻转彩纸,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火箭。尽管部分作品略显稚拙,但每一支火箭都承载着同学们对太空的向往。当二十多支纸火箭在教室里整齐排列时,玛丽娜·法婕耶芙娜老师笑称这是班级的“детский космический отряд”(少年航天小队),现场洋溢着欢乐与成就感。

 

此次俄语角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俄语航天词汇,更通过历史回顾、互动游戏和创意手工,使大家深入感受到俄罗斯航天文化的魅力。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但同学们对俄语和航天的热情,正如那些蓄势待发的纸火箭,正等待着冲向更广阔的星空!  

 

初审:卢春月、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