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反电信网络诈骗 | 筑牢反诈防线,“信”护青春之路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日益翻新,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件也频频发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外国语学院学子务必提高警惕,切不可麻痹大意。为此,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防电信网络诈骗指南,快来一同了解学习吧!

01电信网络诈骗的含义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02假冒身份类电信诈骗套路

虚假网络贷款

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以“低利息、高额度、不看征信”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

冒充客服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商品问题要退赔,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

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王资金有异头他诈骗。

冒充老师收费

诈骗分子偷偷进入家长群,复制班主任老师的头像和信息,在老师上课的时间段,以收取学杂费为由,假冒班主任在群内发二维码或者银行卡诱骗家长转账。

名校培训班

诈骗分子冒充在外读书的孩子,以正在上课、手机丢失为由,通过企鹅等软件向父母发信息,称想报名参加清华大学教授举办的培训班,再冒充老师收取培训费、器材费等实施诈骗。

冒充领导

诈骗分子冒充党政领导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给其受到领导器重的感觉。然后,“领导”找受害人帮忙向他人转账,制作假的转账凭证,称钱已经转给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往其提供的账户转账。

03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措施

积极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

增强反诈骗意识。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冷静面对诈骗问题。万一上当受骗,请保存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学习相关反诈知识。要及时关注学校和公安机关的防诈骗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与同学和朋友分享自己遇到的诈骗案例和防范经历,互相提醒,共同提高警惕。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科技发展,诈骗手段日益隐蔽,网络世界暗藏危机。请牢记:陌生链接不点击,可疑信息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隐私,切勿因一时好奇或贪图小利而泄露个人资料。若发现异常情况,请立即联系辅导员或拨打110报警,让我们共同筑起防诈的安全防线!

 

初审: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