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高度的敬业乐业精神及创新创业意识且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能在基础教育领域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及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具备爱岗敬业、艰苦创业、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准则所要求的品行。
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3.学生应系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英语语言知识,熟悉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基本情况,掌握语言学、英语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4.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5.了解外语教育历史、规律与基本理论;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6.能够较熟练地阅读第二外国语文献,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听说读写能力。
7.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8.具有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形成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沟通与理解能力、组织领导和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学习创新能力。学会理解研究过程和创造或更新知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力,灵活思考并具有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精神。
三、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2.核心课程
英语核心课程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其中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学科教学法等。
英语专业知识性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概况等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经济学原理、中国文化概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践环节、毕业论文与设计、毕业实习和见习、职业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环节和出国短期培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开阔国际视野。
1.课内实践环节: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的单项,综合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训练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质。英语专业本着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坚持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
2.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紧密结合国家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专业创新毕业论文多元化设计思路。学生可以参与到导师都课题研究,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也可以撰写翻译作品的反思性研究报告等多种实践形式。
3.毕业实习和见习活动是学生大学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见习活动是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方向课之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际的参观、深入一线进行学习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关于职业规划、职前技能等相关的报告。毕业实习的时间为期一个学期,学生进入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4.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5.课外实践环节: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组织包括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戏剧表演、报纸编辑、英语角和英语社团活动,为学生打造灵活、方便、实用的课外学习、实践平台。
6.为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展与英语国家合作院校短期实习实训项目。
五、学制
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学生修读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178 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长春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 文学 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