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月】与心灵相伴 与健康同行

时间:2023年06月05日

为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外国语学院特于本次心理健康月向大家推出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大家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①具有适度安全感受;

②对自我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我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③生活梦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④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在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我的个性;

⑩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适应障碍问题;

2.自我意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工作压力问题;

5.个人情感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

.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增强多种心理能力,包括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

.创设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包括树立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提供公平合理的成长环境、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创造宽严相济的管理环境,营造丰富活跃的文化氛围。

如何才能维护心理健康?

①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调整不良的心理。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

②情境迁移

在遇到苦闷或愤怒的情境时,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尽量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到稳定。比如,可以听音乐,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园等。这对消除烦恼,缓解紧张的情绪大有益处。

③情绪宣泄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个体在产生痛苦时、悲伤忧郁时,通过适当的方法、渠道进行发泄,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

④必要的咨询

当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可以咨询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向他们诉说内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碍,以求的他们的帮助和开导。

⑤常做“心理美容”

每个人都有心理缺陷,这就好比人的身体相貌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样,并非是什么疾病。经常进行“自醒”,反观内照,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就是给自己的心理做了美容,对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⑥发展多种兴趣

比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特别是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宣泄情绪外,还能培养互相合作、敢于对抗、勇于向上的品质,从而通过锻炼体能达到带动“心能”的目的。

敞开心窗,共浴暖阳。希望同学们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调节外界压力和内在情绪,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