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以卓越的贡献和崇高的精神,成为民族的脊梁。“两弹元勋”邓稼先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为了缅怀邓稼先的丰功伟绩,传承他的精神,外国语学院青马部于2025年3月19日举办“学习讲故事”的系列活动。
活动伊始,袁梦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邓稼先的生平经历。邓稼先早年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然而,在1950年,邓稼先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于新中国尚处萌芽阶段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在科研生涯中,邓稼先参与了“两弹一星”项目,这是他科研成就的高光时刻。他不仅领导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推动了中国在核领域的重大突破,还带领团队实现了氢弹技术的跨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他参与选址和建设了多个核试验基地,为中国核武器试验提供了关键场所。
最后设置了问答环节,同学们都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主持人强调举办此次分享活动,旨在让大家铭记邓稼先的伟大贡献,传承他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希望同学们能以邓稼先为榜样,在各自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位演讲人是陈明毓,她向大家介绍了黄旭华。黄旭华于1926年出生在广东揭阳,求学之路因战乱辗转多地。在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造船专业时,他不仅积累了扎实知识,还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工作,为严守机密,隐姓埋名30年,与家人分离,一心扑在科研一线。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实现了我国核潜艇事业零的突破。凭借突出贡献,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最后的知识问答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黄旭华在核潜艇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攻克的关键难题是?A. 核潜艇核反应堆小型化;B. 潜艇水下发射技术;C. 核潜艇的水滴线型设计;D. 潜艇用钢的国产化”。答案是C选项,当时,黄旭华带领团队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水滴线型设计,大幅提升潜艇性能。
黄旭华身上展现出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了在场众人。他勤奋钻研,在艰苦环境中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核潜艇技术研究;他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利益舍弃个人名利,将获得的奖金慷慨捐赠给科研教育事业;他勇于创新实践,不畏惧未知挑战,用行动推动我国核潜艇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
初审: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