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一段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传承红色精神,为您讲述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从文字中,穿越历史长河,感知英雄人物坚强不屈的精神,感恩他们忠贞为国的报国情怀。青马部学习讲故事活动第四期在外语楼如期进行,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正在热烈展开,其主题聚焦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
第一位给我们带来红色故事的是娄熙媛同学,她为我们讲解了红色人物周恩来。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49年至1954年间称政务院)总理直至1976年逝世。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等党、政、军重要职务。
在学习生活中,很多青年不知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失去人生奋斗目标。针对这一现象,校长特别安排了“立命”这一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学生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的学生回答:“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学生甚至回答说:“为家父而读书。” 唯有12岁的周恩来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评价周恩来:“有志者,当效周生啊!”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
第二位邹一涵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是经典红色人物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并指出其为治国兴邦的重要内容,充分显示了他从一开始就将人才视为一个国家治理和建设的重要栋梁。
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给后人留下了“中山精神”。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袁,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在活动中,主讲人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以下哪件事标志着孙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A. 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B. 1894年成立兴中会C.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D.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同学们积极回答,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崇高精神。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孙中山身上的精神,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懈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初审: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