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杨善洲同志,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楷模。为了让杨善洲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甘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外国语学院分会于2025年4月2日精心举办了“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宣讲活动,带领大家追寻楷模足迹,体悟志愿精神的真谛。
首先宣讲人围绕着生平事迹勾勒出了榜样的轮廓。从杨善洲同志的出身讲起。杨善洲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他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扎根基层,心系百姓。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常穿着草鞋奔走在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退休之后,杨善洲拒绝了安逸的晚年生活,转身奔赴家乡大亮山。宣讲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大亮山海拔2000多米,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可杨善洲却立下“把大亮山变绿”的誓言。此后22年,他带领乡亲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种下5.6万亩人工林,将昔日的荒山打造成价值3亿多元的“绿色银行”,随后又无偿捐献给国家。而他自己,一直住在简陋的窝棚里,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宣讲过程中,宣讲人深入剖析了杨善洲精神与志愿精神的紧密联系。杨善洲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深刻诠释了志愿精神的内涵。他退休后投身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不求名利,这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生动写照,正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大亮山植树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带领群众迎难而上,用双手改变荒山面貌,彰显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他从基层工作到退休后的种种行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志愿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宣讲人给出了答案。首先,志愿服务不必追求惊天动地,平凡岗位同样可以成就不凡。同学们可以立足校园、社区,参与各类服务活动,像杨善洲一样,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爱心与温暖。其次,要勇于担当。当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时,主动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后,积极宣传杨善洲的事迹和精神,吸引更多同学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精神在校园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宣讲会的尾声,宣讲人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不过时。希望大家以杨善洲为榜样,将志愿精神融入日常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甘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外国语学院分会举办此次宣讲会,就是希望借助杨善洲精神的感染力,激发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未来,协会也将持续开展各类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引导大家在奉献中成长,在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初审: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