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动态  >   正文

校友“职”言堂第2期|以人文之名,重绘人类认知的疆域

时间:2025年03月24日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面对当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文科生毕业即失业”“英语将被AI取代”的论调,我想对你们说:不要气馁,英语从来不是枷锁,而是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工具。

大三大四的时候,我的室友陆续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我蜷缩在图书馆的角落,重复着“翻译-纠错-再翻译”的循环,桌子上摞成小山的A4草稿纸还有空掉的笔管——那是我和翻译较劲的战场......

 

 

读研以后,我获得了更高的视野,敢于投稿期刊、参加对外汉语项目、参与吉林电视台的稿件翻译、参与多项志愿者活动......我变得更积极,所以好运也降临了,我获得了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经过努力,我现在成为了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的博士,读博之后,在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我需要接触很多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我学会了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重读《简·爱》、用流散理论重读司各特,并在CSSCI期刊《文艺争鸣》发表论文......我对跨学科之路更感兴趣,那些曾被视作“不务正业”的跨界,反而让我触摸到了文学与人类历史下更深层的震撼。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曾和你们一样焦虑:背不完的单词、考不完的证书、看不清的未来......但是,现在,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过的理论与读过的书也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世界,努力吧,努力后都会有好结果。如果有人质疑“文科无用,英语无用”,请告诉他们:我们正以人文之名,重绘人类认知的疆域。

作者简介

齐昕彤,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本2班同学

2019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

202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

征文要求

征文为word文档形式,题目自拟,字数适当,主题鲜明,可以通过讲故事、写散文等形式,讲述优秀校友自己的求学、求职或是考研考博升学等宝贵经历经验,建议穿插一些照片或图片,使征文内容生动活泼,能够对在校同学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引领作用。

投稿方式

1.电子稿件请发送至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邮箱wudianlong@ccsf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校友‘职’言堂主题征文”。

2.纸质稿件请交至外国语学院202室-学工办公室(邮寄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吉长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公室,邮编:130032)。联系人:吴殿龙,联系电话0431-86168671。

注意事项

1.校友请注明在校班级、教育背景、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自我简介信息;离退休校友请注明退休前所在单位(部门)及职务或职称。

2.主办方对所有征文作品拥有使用权,可用于宣传、展览、出版等用途,不另付稿酬。

3.欢迎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广泛参与,助力母院高质量发展。

初审: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