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推进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的深度贯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于11月14日至11月20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名师明课解读”教育研习与反思活动。
本次活动依托“名师明课解读”(2022秋)英语学科系列活动,以“深入语篇研读、聚焦高阶思维”为探究主题。活动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观摩名师教学案例展示,观摩后在云端组织开展组内学习收获讨论与分享。
学生认真观摩、积极反思、用心研讨,从不同的维度分享了研习的收获与反思。
在近一周的东北师大名师名课解读研习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张弘博老师对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讲授。传统教学只注重走进课本,但鲜有做到真正地走出课本的。但张老师通过整合话题多元素材,追问文本文化内涵,进而帮助学生达到了深度阅读的目的。除了思维导图讲授文章结构,运用表格梳理信息外,张老师通过查阅最新资料并将其修改之后作为课内外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了走出课本。另外,文中多次对学生设置的问题并没有拘泥于文本内容,而是通过拓展问题深度广度,在课内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让学生大胆畅想,深度互动。这很好地启发了我们要广泛收集文本相关内容,利用有限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无限的畅想。
——宋晓男 190406080219
在近期东师举办的“东师名师课堂”中,我听取了五位教师的课,也听取了专家们的评价与建议。在五位教师中,范燕丽老师的讲课过程让我最为印象深刻。范燕丽教师从师生互动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每一部分都富有节奏感。范燕丽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本事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她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范燕丽教师深刻分析语篇,在语篇的基础上设计活动,使用“阅读圈”,丰富了授课的多样性。范燕丽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得到评价。范燕丽教师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授课时既关注了教材中显性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又正确而适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出文本,感受文本的内涵与价值。
——施雯 190403020218
王老师的整节课都是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整个教学全部是围绕天气来展开,主题意义贯穿教学始终,培养了学生关爱地球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个课堂活动设计遵循了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让学生理解目标词汇及目标语言。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使学生内化及巩固目标词汇及目标语言。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之间要相互关联,循环递进。本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范梦露 180503030203
张弘博老师设计的是一节阅读课(Will people have robots?),但这节阅读课又与以往的阅读课不同,传统的阅读课只涉及单个教材上的文章,但张老师巧妙地利用课外有关robot的文章,在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同时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前半节课的教学活动虽采取寻常PWP模式进行教学,但张老师利用各种答案的呈现方式(如选项,填空,排序),系统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听完张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触是寻常的教学活动决定了课堂内容的深度,而丰富有趣的活动可对其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训练自己研读教材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活动的丰富性。一节好的课堂,学生的收获是最有力的证据。现阶段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只是在大框架的指导下形式地教学,课堂活动华而不实。我过于追求课堂过程的完整性,忽略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应该发挥出寻常教学手段的有意义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有所收获。
——丁鸿燕 190409020203
我所观摩的课是由长春外国语学校的王姝丹老师讲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7 《How is the weather?》授课类型是听说课。王姝丹老师课程设计的非常精彩,是在大观念整合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每一项活动都围绕本节课的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基于真实情境和学生学习以及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逻辑紧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听力输入向表达和写作输出。除此之外,王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新颖,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不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了教书以及育人两方面,值得我学习。
——侯淋淋 180503030305
田老师这节课是了解阅读材料中关于北美感恩节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情感态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外国特定节日的传统食物,引发学生联想中国节日以及传统食物,在语言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尝试用英语介绍相关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体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任务性活动与探究性活动相融合。田老师通过文化内容的迁移,能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用所学英语描绘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电子字典及投影仪的有效介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评价方式。
——刘淇 180503030212
周亚文老师的课程:“The King's New Clothes ”设计了四次听故事的活动。看似听力的次数较多,但是每次的听力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收获。第一次听故事,是对故事总体的关注,第二次听故事,是边听边还原故事,聚焦于故事细节,第三次听故事,是为了细化,聚焦人物语言,第四次听故事,是对故事的回顾,对内容的分享,对该篇课文背后的意义的思考。通过本课四次听故事,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课堂要注重文本的意义。周老师在带领学生分小组讨论人物特点的活动中,学生基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用合适的情感将人物的语言朗读出来,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学生能够从朗读中领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课文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故事表演,学生的表演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反馈,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堂要注重思维的锻炼与提升。教师在总结人物特点时提出了很多开放性问题,并展开讨论,在课堂末尾对于故事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篇课文引发对于安徒生童话整本著作的思考。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畅所欲言,得到充分的锻炼。
——马雨萌 180503030214
从范老师的课堂中,我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整节课范燕丽老师不仅仅向学生讲授绘本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世界生活,在范燕丽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本节课围绕着 “questions for mum”实际上也向学生传递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作为一个孩子,我们也要爱自己的母亲的思想。本节课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学习表扬艺术。在学校里,老师的批评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胜过父母的评价。树立正面形象,对孩子来说很有好处,既让这个孩子感觉很好,又没有打击其他孩子自尊心。在范燕丽老师的这节课程中,范老师始终在鼓励学生,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徐小惠 190403020222
我着重观摩学习的课程是来自粤东基础教育英语学科首席专家组的范燕丽老师讲授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科普绘本阅读中的Go readers 三年级(下)中的Questions for Mum.授课类型是听说课。范燕丽老师课程设计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范老师所设计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更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间接的德育,也就是当前国家所强调的思政教育。此外,范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授课时的高效率,同时也在小组合作中使学生得以头脑风暴,进行思考,并且在合作中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不仅局限于课本,更重视英语学科素养与英语学科技能与技巧的培养。纵观整节课,不难看出范老师一直贯彻学生中心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且对学生的回答采取积极正面的鼓励。因此,我认为范老师的课程不管是在其教学设计,亦或是教法,甚至是思政教学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们进行学习。
——陈雨哲190403020105
在Questions for Mum这一课例中,范老师在读前阶段所设计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英语知识,这一点是我在实习过程中认为比较难于做到的,之后还应多多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课的积极性是比较强的,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并与生活经验相互联系,这也印证了范老师注意到了传统阅读课上常常忽略的阅读表达,促进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多维度的对话。但对于教授对象为中学生时还应多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表达,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营造课堂氛围。
——刘俊新 180503030115
本次教育研习与反思活动,助力师范生深入体验了名师课堂教学新样态,明晰了典型案例设计新思想,促进了师范生对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深入反思,提升了教育育人的能力素质。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将继续深入贯彻“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落实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多渠道扩宽师范生教育研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之间互相支撑和促进,进而发挥实践教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