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正文

【学院动态】教育部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修刚教授来我院讲座

时间:2021年09月27日

2021年9月22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教育部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修刚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先后参加了围绕日语专业学科建设展开的教师研讨会与题为“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的学术讲座。

修刚教授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日语教育及日语翻译。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主持研制了《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并主持《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另主编有多种日语专业教材多种。

 


在日本文化中心召开的日语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由日语系主任王越副教授主持,教育部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修刚教授、杨勇副校长、外国语学院院长马建华教授共同出席会议,日语系教师们关于如何加强学科建设等问题与修刚教授、杨勇副校长、马建华院长进行了热切诚恳地交流。

修刚教授指出,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日语学科发展同样应当与时俱进,合理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构建专业特色、增加对日交流窗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接下来的日语教学工作,修教授建议教师们要“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思考日语教学”,不仅重视日语的工具性,更应该重视外语学科所包涵的人文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汲取知识,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

 


下午3:40,修刚教授在外国语学院法国文化中心以“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为题进行了一场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马建华教授主持,日语系师生以及线上的校外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高级目标,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各种急需人才之一。修刚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他对中日间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首先,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概述。修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日,在解决“推进全球经济一元化”和“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矛盾方面,跨文化交际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跨文化交际已经不限于政治、经济领域,“世界多样性”这一认知已经渗透到全部的人类活动中,从法律、道德、宗教等抽象层面到饮食、服装、语言等具体行为,无一不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在高等教育中,外语学习和研究、翻译研究和实践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其次,是中日两国间的跨文化交流。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但历史文化的具体情况又各自不同,从而孕育了“同”“异”并存的社会文化体系。修教授以中日两国在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习俗等不同层面的差异为例,生动地为在座师生说明了中日两国即便处于相同的文化圈,但跨文化冲突仍不可避免。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具备跨文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技巧的人才的重要性。

 


再次,是“同”“异”视角下的中日交流。在宏观视野上,中国曾经在文化上给日本带来了重大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在一些历史时期,日本文化也影响着中国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近代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大量汉字词汇,如“哲学”“科学”等,这些词汇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思潮。

另一方面,在微观视野下,现代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大差异,如“落花流水”、“结束”等,这类词语在日文中有完全不同的表述,这也是导致中日两国人民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冲突的一个原因。面对宏观和微观的异同,我们要抛开形式上的“异”,着眼于本质上的“同”,大到同处于儒学汉字文化圈的价值体系,小到具有相同笑点的“谐音梗”,求同存异,这既是中日交流的出发点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法。

 


最后,修刚教授总结道,发现、理解、接受文化多样性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日语学习者要具有接受、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跨文化调整能力。在中日两国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要保护相同,尊重不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而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我院学子积极思考,乐于回答教授提出的问题。在提问环节,修教授理论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在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马建华院长再次对修刚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指出修教授的讲座对学院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席会议的领导、教师与修刚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