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师生参加2025年第五届中国少儿认知发展与二语习得论坛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4月18日至20日,2025年第五届中国少儿认知发展与二语习得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盈德未来教育测评研究院精心筹备并承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儿童二语习得的新趋势、新问题和新机遇。

 

外国语学院作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单位之一,积极践行合作宗旨,组织师生参与此次论坛。代表团由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令坤副教授带队,成员包括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生导师曹佳璠、李丹妹两位副教授以及两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此次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主论坛、工作坊和平行分论坛等多种形式。会议紧密围绕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启示,以及儿童英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内外的应用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平行分论坛的议题广泛,涉及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新课标新教材、认知发展与二语习得、情绪与二语习得、社会性因素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与思维培养、教师发展、测评等多个领域,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教师发展”平行分论坛中,孟令坤副教授做了《三方协同视域下中小学英语课例研发的机制构建与实践规划——基于“高校-教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共同体的行动框架》的发言,根据我院与净月区教研中心的合作教研实践,提出了构建“高校—教研中心—中小学”三方协同教研的理论模型,并设计了“四阶循环式”课例研发路径,为深化U—G—S协同育人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支持。

 

“社会性因素与二语习得”平行分论坛中,我院两名研究生韩雪和郝瑾瑜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设计。韩雪的《初中英语课堂互动中介效应研究设计——以二语交际意愿与英语口语能力为焦点》构建了适配初中阶段的“意愿—行为—能力”研究框架,为落实新课标提供方法论支持。郝瑾瑜的《初中生英语听力模糊容忍度对成绩的影响路径研究设计——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构建了“AT→SE→成绩”传导模型,并提出教学应对策略。

我院参会教师在专家们精彩的主旨报告引领下,对二语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与其他优秀同行的交流互动,教师们不仅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还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和共同进步奠定了基础。对于我院的研究生而言,此次参会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更是一次对学术生涯具有重要意义的激励和鼓舞。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参与平行论坛交流,研究生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特别是两名研究生在论坛上发言,汇报了自己的论文开题设计,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对她们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学术道路的前行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院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继续加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我们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具有良好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初审:孟令坤、李龙胜 复审:张飞 终审: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