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微信
  首页  >   学团工作  >   考研先锋  >   正文

“研路漫漫,九转丹成”外国语学院2025系列考研经验交流分享第1期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研途有你|‘研路漫漫,九转丹成’外国语学院系列考研经验交流分享”是外国语学院“语”花石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示范工作室与英语教师第一党支部联合发起的、面向全校同学的一档分享考研经验的系列栏目。在这里分享经验的有考研成功的同学、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学哥学姐,以及教师定期进行的研究生备考报考方面的指导等。“青春因奋斗而出彩,人生因磨砺而升华”。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考研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

个人简介

赵莹莹,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英法班学生。曾获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一等奖和2023年全国高师技能大赛二级一等奖等荣誉。现已成功考研上岸至东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专业。

 

经验分享

她认为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备战考研,都不是与千军万马拼杀,而是与自己的相处之道,真正的对手从来都只有自己。她将自己的学习历程凝练成了三个成长锦囊。

一、破解内耗困局:与自己和解的两种选择

在学习中,她特别注重培养自我觉察能力。曾经面对需要两天完成的课程任务时,她陷入典型的时间管理困境:带着书本走进空教室自习却沉迷手机,在娱乐与学习间反复纠结,时间在“想学又学不进去”的焦虑中悄然流逝。她发现,与其在自责中虚度光阴,不如用清晰的决策机制保持心理能量。这种状态促使她督促自己进行“二选一”:要么彻底隔离干扰专注完成任务,要么坦然享受放松时光再高效投入。这种思维训练帮助她建立起清晰的行为边界,逐渐形成了“专注当下”的心理调节机制。

二、个性化学习:破除形式主义的桎梏

备考初期,她也像许多考生一样制定了计划表,但很快发现这种“纸上计划”反而成了心理负担。她果断回归适合自己的“弹性学习法”:将每日学习目标内化为“知识模块”而非固定时长和固定内容,允许自己在状态最佳时突击重点,在效率低谷时适度放松。根据专注度实时调整学习节奏。即使在备考中期学习效率不高,她也能通过后期的高效冲刺弥补。这种弹性机制让她在最后冲刺阶段迸发出惊人潜力,也印证了学习效能比时长更重要。因此,不要因他人的学习节奏或者进度产生自我内耗,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有清晰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

三、台上淬炼:从战栗到绽放的蜕变

大一首次英语自我介绍时紧张到面红耳赤,双手发抖,如今就算内心紧张,她也能够在讲台上看起来比较从容自若。因为她把握住了每个课堂展示机会,每一次的台上展示背后都有数次“自信训练法”:对着镜子调整仪态或是想象着面前有其他人来进行练习,深呼吸后“假装”自信,装着装着就成真了。在台上完成展示后才真正放松下来,这种“以练代战”的思维方式,让复试现场成为了又一次寻常展示。她特别强调,当你足够熟悉紧张的感觉,它就会变成载你远航的帆。真正的练习不是背诵流利,而是培养由内而外的自信气场。

个人简介

杨鸽,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英日班学生,中共党员。曾任外国语学院第23届学团工委副书记,共青团吉林省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二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二等奖,东北亚博览会优秀志愿者等奖项;曾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现已成功考研至吉林大学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五年前她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步入校园,五年来她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工作上认真负责。初入校园时,她因为自己的口语不好而不敢和外教老师沟通,后来她坚持参加英语角坚持每天读一篇文章,并让同学或老师帮忙指点改正,后来她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敢于主动和外教老师打招呼、聊天。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她意识到,英语学习不只是单词、语法的简单积累,还要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内在联系,要多读英文文章,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最后,她建议各位学弟学妹们,在大学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找到自己的热爱为自己找好人生的方向标,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大学不只有学习,还有诗和远方。

 

初审:杜若依、李龙胜 复审:吴殿龙 终审:李晓飞